《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6-22 15:00:00   【字体:

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云南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五场发布。

为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云南省印发了《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帮助媒体朋友更全面了解《方案》的详细内容,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乡村振兴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解读政策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思泽先生;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先生;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谭鸿明先生;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驻滇新闻单位和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共两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有请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思泽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思泽发布新闻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思泽: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欢迎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对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是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近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下面,我先对《方案》作简要介绍。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8年接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785.23元增加到2021年的12266.75元,年平均增长28.0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18.5个百分点,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去年以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但目前来看,全省脱贫人口增收基础依然薄弱,部分地区脱贫人口收入增速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还有310.6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41.14%;全省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人口占37.87%,弱劳动力人口占6.27%,有技能脱贫劳动力仅占3.6%,转移就业增收潜力大;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仅为1265.01元,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增收空间大;很多脱贫地区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发展基础,乡村旅游带动增收前景广;全省已摸清扶贫项目资产总规模3794.28亿元,充分发挥扶贫项目资产作用支撑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维护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措施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脱贫人口增收工作,王宁书记、王予波省长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推动、亲自督导脱贫人口增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为了脱贫户增收”的鲜明导向。在前期广泛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印发了《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旨在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从根本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二、《方案》明确的总体目标

《方案》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主题,以脱贫人口(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增收为主线,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脱贫人口进一步融入产业就业发展格局,精准制定到户增收计划,实现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力争到2024年底全省脱贫人口收入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三、《方案》明确的主要任务

结合我省实际,《方案》提出“六个一批”重点任务,推动脱贫人口帮扶全覆盖,促进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

一是通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增收一批。围绕各地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帮助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把科技资源引向乡村、引向农户,省级每年安排资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冷链物流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点各100个,精心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增收一批。引导有条件的脱贫村、脱贫户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全方位带动脱贫人口增收。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沿边跨境旅游、茶马古道等旅游经济带,打造1000个山美、水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

三是提升劳动力技能增收一批。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巩固就业为抓手,突出实作实训和就业服务,确保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省每年计划培训60万以上脱贫劳动力,确保培训后每人掌握1项劳动技能、获得1项职业技能认定,就业率达90%以上。提高脱贫人口“两后生”、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覆盖面,确保90%以上脱贫人口“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完成职业教育后90%以上实现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劳动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职业教育。

四是促进分工分业增收一批。推动乡村之间、农户之间分工分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造就一批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力争3年内全省扶持10万名致富带头人,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至少引进50家东部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做实帮扶车间,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及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搬迁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稳定16.8万生态护林员规模。

五是盘活资产增收一批。引导到户扶贫项目资产和集体资产与市场主体合作,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拓展资产增值空间。盘活村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面盘点利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迁出地的承包地、山林地等资源,扩大搬迁人口收入来源。

六是加大政策性转移支付力度增收一批。保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性转移支付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联动增长机制,确保政策兜底保障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四、全力推动《方案》落实落地

《方案》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资金绩效、强化金融扶持、整合帮扶力量、深化联带机制、抓实监测调度、严格督查考评、加强宣传引导等八个方面的工作措施。当前,结合《方案》制定我们正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逐级逐户逐人制定增收计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州(市)、县(市、区)、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村级制定到户到人增收措施和帮扶措施,一定三年、分年实施。

二是建立按季监测调度和通报机制。建设“云南省脱贫人口收入监测系统”,实行村级动态排查、乡级半月定期研判、县级每月定期调度制度,省级按季调度分析和通报,对工作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及时通报约谈,做到动态跟踪监测、动态综合研判、动态帮扶落地,确保收入增长动态平衡。

三是完善督查考评制度。将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考核、定点帮扶单位工作考核评价、驻村工作队和队员工作考核。

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晚”的效率意识,切实履行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推动省级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尽快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大力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通过工作作风大转变、工作效能大提升,抓细抓实《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宗霞:

谢谢王思泽副局长的发布。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日报记者:

请问我省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方面具体有些什么措施?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谭鸿明先生作答。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谭鸿明答记者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谭鸿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现在关键在于做优做强做特,让脱贫群众融入农业全产业链条,合理分享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欧冠冠军足彩_欧冠足球竞猜-投注|官网:依靠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做好“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坚持产业优先发展政策导向,统筹脱贫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产业项目不低于50%,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比重,重点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培育优势产业,指导脱贫县编制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脱贫地区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建设生产基地,布局加工产能和流通设施,强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育,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加快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带动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二是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为抓手,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加工业布局向脱贫地区有条件的重点乡镇、村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延伸。培育休闲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农村电商等县域富民产业,推动以农业为基础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三是着力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提升合作社,持续推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探索助农增收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联结方式,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是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全省村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摸底调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项目和“四位一体”项目,推动全省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选树云南省集体经济百强村。探索建立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机制,规范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确保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以上。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大家!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现场提问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我们关注到,目前脱贫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人数比例不小。请问对于这些低收入人群将如何帮扶?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王思泽副局长作答。

王思泽:

谢谢您的提问。截至2021年底,脱贫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还有310.6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41.14%。这部分低收入人群,是我们重点帮扶的对象,将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安排帮扶力量,优先落实帮扶资金项目,优先使用生产设施,优先采购农产品。

一是“一对一”帮扶突出到户到人帮扶措施个性化。根据每个家庭的就业、产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和需求,坚持“开发式帮扶”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突出开发“人”的发展能力,综合谋划、精准制定未来3年的增收目标和帮扶措施,措施既要到户,也要到人,一年制定、三年实施,时时跟踪、动态调整。

二是“一对一”帮扶体现到村到县帮扶行动系统化。在精准制定到户到人增收措施的基础上,汇总一个个家庭的帮扶措施,形成相对系统的村级帮扶计划,再由县级统筹制定整体的帮扶政策和行动,形成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帮扶责任,针对不同的帮扶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分类精准实施。

三是“一对一”帮扶突出专班专人跟进落实。“一对一”不是简单的帮扶单位包村,更不是脱贫攻坚期的干部结对帮扶,而是强调每一类、每一项帮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都有专人专班“一对一”跟进落实,压实帮扶责任。根据帮扶措施不同,专班成员既可以由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指导员、致富带头人等联合组成,合力帮扶,也可以明确指定某一人全过程跟进落实,确保每一个帮扶措施落地落实,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快速增收。

谢谢大家!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未来三年,乡村旅游的重点工作是什么?乡村旅游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途径有哪些?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先生作回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答记者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饶祥碧:

谢谢你的提问。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今年4月,我们与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5月,我们在丽江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现场会,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未来三年,我们将把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守正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规划引领。全省重点规划100个“云南最美乡愁旅游地”、1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和50条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1000个山美、水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

二是抓项目建设。全省重点遴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推荐纳入省级重大项目予以推动。在项目前期的工作经费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融资贷款精准对接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将重点乡村旅游项目纳入省级项目统筹推进,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困难。

三是抓品质提升。遴选推荐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推动重点旅游村创建高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持续推动现有旅游民宿巩固提升,推动新建一批半山酒店、旅游民宿,以此带动乡村旅游住宿设施高品质发展。

四是抓人才培育。选派重点村镇负责人、企业带头人参加全国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实施“万名文旅人才”培训计划,对从事乡村旅游的脱贫户精准开展酒店管理、餐饮服务、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认定和传统技艺人员职称评定。

五是抓典型推广。将联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省乡镇企业协会等建立云南省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联盟,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IP。挖掘、树立、推广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推出一批促进生态保护、弘扬传统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乡村旅游典型。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脱贫村、脱贫户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是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充分尊重脱贫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帮助脱贫村、脱贫户选择乡村旅游路径。

一是壮大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增加资产收益。重点支持有条件的脱贫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盘活集体闲置资源和经营性、公益性资产;鼓励有条件的脱贫户以自有住房、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作为资本加入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民作为股东,参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入股分红。

二是扶持农户开办旅游接待设施,增加经营收入。扶持有条件的脱贫户将闲置房屋改造为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实现多点增收。

三是引导旅游企业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A级旅游景区、半山酒店、旅游民宿等旅游企业面向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支持企业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吸纳脱贫群众灵活就业、兼业就业。

四是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增加销售收入。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乡村非遗文创产品、民族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扶持乡村车间、工坊发展。

五是挖掘乡土文化、乡愁记忆,帮助脱贫村、脱贫户打造农事体验、节庆赛事、民族歌舞、非遗传承等乡村旅游体验产品。谢谢!

云南政协报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政协报记者:

请问我省发展乡村旅游在带动脱贫人口增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么突出的亮点?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还是请饶祥碧副厅长解答。

饶祥碧: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全省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了一大批农村脱贫人口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十三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1.6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8600亿元,全省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脱贫村超1000个,乡村旅游累计带动80.85万人增收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2.3%。

我们坚持典型引路法,开展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总结成功经验,发布典型案例,引导乡村旅游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推出省级旅游名村213个、旅游名镇101个。在各地探索基础上,全省形成了乡村民宿带动型、民俗文化依托型、景区发展辐射型、生态资源依托型、田园观光休闲型、旅游扶贫成长型等多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成为可借鉴、可复制的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经验。玉龙县甲子村、丘北县仙人洞村、澜沧县老达保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2022年度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普洱市“世界茶源·养生养心”之旅、丽江市“柔软时光·亲近纳西”之旅、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梦回傣乡”之旅等3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理市古生村、元阳县阿者科村等入选文旅部与央视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乡村探访类节目《山水间的家》。依托云南特有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培育出元阳哈尼梯田、景迈山古茶林、世外桃源坝美、亚洲花都斗南、泸沽湖摩梭人家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随着我省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乡村旅游成为“云南人游云南”的首选,成为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带动旅游消费恢复的增长点和亮点。谢谢!

滇中新区报记者现场提问

滇中新区报记者:

请问人社部门在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围绕脱贫人口稳就业促增收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怎么办?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先生作简要回复。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答记者问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

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 大家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不仅是解决脱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靠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作为政府主抓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在脱贫攻坚期间,人社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了300多万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让他们端上了饭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人社支撑。脱贫摘帽后,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就业压力很大,如何确保脱贫群众的就业岗位不丢失,饭碗握得更牢,是摆在各级人社部门眼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

为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转移就业、稳存量、扩增量、调结构、促增收的目标提前谋划,从2020年开始在全省连续实施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稳岗促增收行动和收入增百计划活动,全力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定增收,经过全省人社系统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45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到省外就业达到103.48万人,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办的目标任务。今年一季度,全省外出务工人员,包含脱贫劳动力,平均月工资收入达到421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实现了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量”与“质”的双提升。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坚持“一站式”转移就业。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能转尽转、能转快转”的要求,加强与东部地区的沟通、协调和联系,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优先保障交通出行,优先做好疫情防控,直达厂门等“全链条”转移服务,去年以来,共开行专列495列次、专车27320辆、包机266架次,“点对点”“一站式”输出,让102.72万人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得岗位、有增收。

二是坚持“量身式”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脱贫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我们从开发培训工种入手,针对性的开发了907个适应脱贫劳动力的培训项目,针对脱贫劳动力的培训需求,每人每年提供最高3次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提升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最终实现就业。为了鼓励和引导脱贫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期间人社部门给予脱贫劳动力每人每天60元的生活费补助和20元的交通补贴。同时,实施培训奖补直达企业,支持了378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2.6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了“技工院校脱贫千校行动”,全省技工院校目前共招收1.9万名贫困家庭的子女就读,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今年1-5月,全省共培训脱贫劳动力7.12万人,发放培训补贴4465.8万元。

三是坚持“兜底式”保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对于“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脱贫劳动力,结合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人社部门共开发了17.29万个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劳动力就近就便实现就业。联合相关部门认定了2508个就业帮扶车间,按照每名脱贫劳动力月工资15%的金额给予就业帮扶车间奖补,直接扶持到企业。坚持动态跟踪,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动态清零。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提供最长3年期、每位创业者20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对创业成功人员每人给予1万元的创业奖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带动就业。

四是坚持“全域式”服务。人社部门在省外建立了148个劳务工作站,让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在省外也能找到“娘家”;在省内502个脱贫行政村建立了就业监测点,在800人以上的易地搬迁点建立了699个就业创业服务站(点)。线上,抓好政府救助平台“找工作、找培训”事项受理服务,让脱贫劳动力全部进系统、受监测。开通以来,累计受理40534项诉求申请,办结率达97.53%。开发云南求职服务平台、云南人才网、就业彩云南、一部手机找工作等,线上归集发布就业岗位450多万个,提供“不打烊”在线招聘服务。线下,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招聘活动。两年来,累计举办招聘会7603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74.88万个,为脱贫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服务保障。

五是坚持“跟进式”维权。为了做好脱贫劳动力务工收入等合法权益保障,人社部门连续开展了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检查用人单位3.29万户,排查建设工程项目1.3万个,为1.28万个农民工(含脱贫劳动力)讨回工资1.24亿元,让这些脱贫劳动力能够及时拿到“血汗钱”。当前务工收入在脱贫户总收入中,占到了2/3,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脱贫户收入大头,致富增收就有了希望。

下一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围绕落实《云南省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扩规模、调结构、促增收”的工作思路,通过劳务输出转移一批、项目建设促进一批、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解决一批、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全力提高脱贫人口转移就业质量水平,把饭碗越端越牢、日子越过越好。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转移输出再加劲。持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劳务协作、专场招聘等就业帮扶力度,推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在保持322万转移就业总量规模的基础上,不断调结构提质量增加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数量。

二是结构分布再优化。转移到省外的收入和在省内的收入差别,每人每月在2000元左右,围绕脱贫劳动力稳就业、促增收的目标,不断加大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把脱贫劳动力从乡内向乡外转,从县内向县外转,从县外向省内转,从省内向省外转,向经济发达地区、向高薪就业岗位转移,促进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三是技能水平再提升。开发与脱贫劳动力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培训工种和培训项目,通过定单式、定向式、定岗式精准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就业收入。

四是服务保障再完善。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创业服务,通过“五个一批”途径做好就业帮扶,抓实根治欠薪行动,维护合法权益,切实增强脱贫劳动力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谢谢大家。

宗霞: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网记者现场提问

云南网记者: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脱贫人口收入增长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和挑战,请问云南如何应对?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有请王思泽副厅长作个简要回复。

王思泽:

谢谢你的提问。从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直接影响到脱贫人口的持续稳定增收。从目前看,我们结合贯彻落实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认真分析研判形势,及时研究对策措施,我们考虑制定《2022年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若干措施》,着力防范和化解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下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动态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完善脱贫劳动力就业日常跟踪监测服务机制,对企业新吸纳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在3个月见习期内按规定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除给予培训费用补贴外,再给予脱贫劳动力每人每月1千元补助,安排企业1千元/人的培训费用,确保9月底前发放到位。

二是切实做好省外务工脱贫劳动力稳就业工作。组建稳就业工作专班,联动州(市)、县(市、区)摸清脱贫劳动力在省外务工就业情况,努力将省外务工脱贫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对2022年在中、高风险地区就业并稳岗3个月以上的脱贫劳动力,给予1千元/人的务工补助,确保9月底前发放到位。

三是加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帮扶。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从2022年春季学期开始提高“雨露计划”补贴标准至3000元-5000元/人/年。对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措施,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类岗位考试,毕业两年内给予报销考试报名费用。

四是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严格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规模较上年只增不减要求,按不低于800元/人/月标准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9月底前确保应发的各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到位。

五是发挥帮扶车间促进就业作用。对入驻帮扶车间的企业,进一步落实减、免、扶、补政策,对在帮扶车间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在现有扶持政策基础上,叠加享受就业补助、培训费用补贴。

六是大力实施消费帮扶行动。采取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帮扶单位订点采购等方式,统筹安排脱贫人口农产品生产、销售。各级财政预算单位9月底前完成年度食堂食材采购脱贫地区、脱贫户农产品采购份额,直接采购脱贫地区、脱贫人口生产的农产品,确保消费帮扶让脱贫群众直接增收。

七是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确保年度新增贷款规模较去年只增不减。对因疫情影响到期还贷有困难的,及时落实续贷、展期金融扶持政策,减轻还贷压力。

八是发挥政策性兜底保障作用。对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农户进行重点关注,2020年纳入低保保障、家庭生产生活及就业条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脱贫人口,救助“渐退期”延缓半年至一年;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脱贫人口,因家庭收入骤减、支出骤增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给予临时救助。

九是规范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盘活扶贫项目资产,努力提高集体资产收益率,入股分红、资产性收益、产业合作收益等,尽可能向脱贫人口倾斜,提高分配比例和金额。按合同或协议约定到户的收益分配,确保9月底前应兑尽兑。

谢谢!

宗霞:

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特别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解答。

众所周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维护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我省印发的《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紧紧围绕这个主题,以脱贫人口增收为主线,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连农带农机制,引导脱贫人口进一步融入产业就业的发展格局,精准制定到户增收计划,实现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到2024年全省脱贫人口收入将超过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媒体朋友宣传好、解读好今天发布会的相关内容,并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对我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政策的具体举措、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和全方位的展示,为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分享到: